乐投亚洲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
咨询热线:400 693 6199
动态行业资讯建站相关九度视角推荐信息

有关互联网金融你不得不知的知识!

时间:2017-06-24 10:08:51 关键词: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资源配置 互联网金融 市场营销 金融科技 技术革新 客户端 网络通讯 网络安全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强化了市场稳定性,提升了资源配置率,优化了风险配置,进一步推进了金融业的精细化发展。然而,新技术的出现并未改变金融风险,也没有偏离传统金融的本质,反而使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和隐蔽化,也涌现了诸多新风险。

本次分享将互金风险以传统金融固有风险和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为标准进行分类,重在精细化互金风险生成机理及类型的分析与梳理,以飨读者。

一、传统金融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参与方不及时履行义务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经营不合规以及信息不对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倒闭”“老板跑路”事件频发,信用风险较为常见。

2.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消费者的提款指令。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可以从产品、网络、机构、投资者特性等方面予以关注。

3.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收益率优势正在下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收益率并不符合经济规律,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吸引投资者而推出的高收益模式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并非长久之计;另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会给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一定打击。

4.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指的是误操作行为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相对较低,且互联网金融机构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员工培训机制,金融行业的误操作事件不在少数;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不久,很多设备、系统都处于研发、试用等摸索阶段,系统的设计缺陷和互联网的实时性也加剧了操作性风险。

5.法律合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合规风险即互联网金融机构因违反法律法规,或无法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给机构本身或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损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不长,尚未确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法律合规风险较为突出。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风险,上述五种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声誉风险。声誉风险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或外部的一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负面评价,造成声誉风险。

二、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1.产品设计层面的风险

产品设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漏洞和适用性问题。

(1)技术漏洞

首先是数据安全问题。技术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数据信息被窃取、泄露、篡改、灭失等。常见的数据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拒绝服务、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特洛伊木马、后门、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风险指互联网环境中遭到网络攻击、渗透、窃听、计算机病毒等威胁导致的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是金融信息科技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非常依赖因特网和移动互联网,但是旨在破坏网络安全性方面的攻击也在升级。一旦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了网络安全问题,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网络通讯安全风险、乐投亚洲安全风险、客户端安全风险等。

(2)适用性问题

目前,许多科技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互联网金融设备,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此易引发兼容性问题。互联网金融尚属新生事物,并没有对兼容性问题进行全面实验,例如某金融软件只能在某一系统中运行。兼容性问题会给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带来很多不便,例如闪退、卡顿等问题,甚至带来损失。兼容性问题将影响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

不仅各软件、硬件之间需要无缝衔接,科技还需要与金融更好地融合,被赋予金融的逻辑。但事实上,科技并不是一开始就适用于金融,甚至科技的逻辑和金融的逻辑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矛盾。

2.机构运行层面的风险

机构运行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营销风险、内部管理风险、资金和专业人才匮乏等。

(1)市场营销风险

科技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的影响使双重的,一方面,科技带来的便利性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大数据也能帮助提高产品营销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消费者接受新科技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成熟的科技也将提高营销的难度。

科技虽然降低了金融投资者的资金门槛,却也提高了金融的技术门槛,很多用户由于科技产品较为复杂而放弃使用。尤其对于一些中老年客户,面对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是望而却步。互联网金融由于设计问题导致用户体验度较差,也会使客户流失。

此外,受互联网金融行业用户信息泄露、资金被盗等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多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因此有很大一部分金融消费者依然选择传统金融机构,而不敢轻易尝试新技术。

(2)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操作风险、人员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等方面。首先,互联网金融的误操作问题值得深思。互联网金融产品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试错时间,部分产品存在设计缺陷,由此增加了误操作的可能。其次,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速,但相关人员的培训却没跟上,很多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不了解,与客户沟通存在问题,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屡有发生。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对内部管理的风险把控必不可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优化可有效减少误操作,而相关人员的培训也必须跟上。

(3)资金和专业人才匮乏

科技的竞争将来有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竞争的主要方面。谁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拥有了先机。然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许多小企业根本无力负担。互联网金融巨鳄凭借先入者优势,享受着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对小企业的发展造成挤压,容易引起垄断,不利于社会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此外,互联网资金和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也将加剧市场的集中度,为欠发达地区的小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很大压力。

3.监管层面的风险

科技的日新月异提高了监管的难度,监管空白和滞后隐藏着风险。首先,目前法律法规的制定没有跟上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存在着法律空白和时滞现象。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有非常清晰明确的监管职责界定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否则容易出现过度监督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此外,金融科技的出现对监管主体而言也是一大挑战。虽然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金融运行的规律和风险比较熟悉,但对新技术本身的架构、优势、局限性及其与金融业务的结合点,还需要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管时滞。

监管层面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监管部门在监管过度和监管漏洞之间徘徊,使得金融科技要么不敢进行有益的创新产品研发,要么钻了监管的“空子”。同时,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时滞等还会导致金融消费者、维权困难、行业混乱。因此,法律及监管的完善是当务之急,对于金融科技不能一味地追求快速与高效,而应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点。

4.宏观层面的风险

(1)技术代替人力导致的失业问题

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带来失业问题。金融科技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许多金融的流程不再需要人工完成。事实上,机器代替人工的例子已经比比皆是,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正在替代银行柜员,智能投顾正在替代理财顾问,云计算技术正在替代数据分析员……虽然这些技术节省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也因此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金融服务岗位将减少,许多人将因此面临失业压力。

(2)技术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如果没有被合理利用,还可能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智能投顾为例,如果通过智能投顾得到的理财建议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导致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出现。不仅如此,智能投顾通过程序化的计算方式得到的投资建议往往趋同,这将造成大量一致性的投资行为,同一时间同向的资金流动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流动性风险。这种一致性的投资行为也会放大资产价格顺周期性,引发资产估值错误,加剧经济泡沫或经济危机。因此,不成熟的金融科技不仅不能给人类创造财富,反而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增加风险的传染性。

我们要说的另一个案例是The DAO被攻击事件。The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项目是一个运行在以太防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一种表现。借助以太坊区块链,用智能合约推进管理,实现组织全面的自治管理。2016年5月,The DAO通过众筹获得了市场上价值1.17亿美元的以太币,成为了世界上众筹额度最高的项目。然而在The DAO尚未完全开展业务时,就暴露出了程序漏洞,该循环调用漏洞直接导致The DAO丢失了近600万美元的以太币。这次事件不仅让The DAO的价值一落千丈,对以太坊的市场估值也造成了大幅冲击。

由此可见,科技一方面为金融带来了很多技术革新,另外一方面也给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故无论是作为互金的监管者还是参与者,都应当对技术问题持谨慎态度。

本文由重庆乐投亚洲建设服务商九度发布,网址:https://www.nafhat.biz/news/i1383.html